杂诗六首 其一

往者遇清夷,草间无聚啸。
群公坐阎阖,垂缨陟清要。
世事诚乱麻,昊天其不吊。
变起三十年,火焚遂成燎。
新亭陆沉叹,灾或及原庙。
名城为丘墟,狐社鬼并啸。
白骨矗马胫,千里有横烧。
近更苦驿骚,勤王困征调。
所过绝鸡犬,村落苦攻剽。
圣人洵至仁,屡下哀痛诏。
侧闻台阁论,似未耻纷噭。
言官所击排,旦贤夕不肖。
卿相握大权,辅弼拟周召。
世所欲用人,俱已布当道。
四郊尚多垒,其敢大夫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国家从安定走向混乱的悲惨过程,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开头回忆过去太平年代,社会安定,官员们过着体面的生活。但随后笔锋一转,指出如今世道如乱麻,老天爷似乎也不怜悯人间。三十年来战乱四起,像野火燎原般蔓延。

诗中用"新亭陆沉"的典故(东晋名士面对亡国危机只能空叹的典故),暗示当权者面对危机只会空谈。描写了战争带来的惨状:城池变废墟,狐狸在祠堂作窝,千里横尸遍野,马腿都能碰到白骨。

后半部分讽刺朝廷的无能:虽然皇帝不断下诏表示悲痛,但大臣们只顾争权夺利。今天说这个官员是贤臣,明天又说他不行。掌权的大臣自比古代名相,却任人唯亲。最后反问:城外还有敌军堡垒,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好意思嘲笑别人?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惨烈的战争画面和辛辣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对昏庸官僚的强烈不满,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无力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