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意境和韵味的诗,描述了诗人在天章台上晚酌的情景,展现了其内心的感受和对自然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高台在层霄,肩舆上绝壁:高台建立在层层云朵之上,诗人乘坐肩舆上了陡峭的山崖。这里描述了一个高耸入云的高台,诗人通过乘坐工具到达这个高台,展现了决心和探索的精神。
2. 露下酒樽凉,月出海门白:露水落在酒樽里使酒变得更凉,月亮从海门升起,显得分外明亮。这里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色,以凉爽的露水和明亮的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3. 坐拂衣上云,醉卧林下石:坐在台上轻轻拂去衣服上的云彩,醉后躺在林下的石头上。这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4. 西风吹鬓毛,南斗在肘腋:西风吹动着诗人的鬓发,南斗星靠近诗人的肘部。这里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感受,西风吹动鬓毛展现了诗人的真实感受,而南斗星的靠近则表达了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感。
5. 题诗向天阍,奎光射瑶席:向天门题诗,奎星的光芒照在精美的坐席上。这里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激情和对自然的赞美,题诗是一种创作行为,而奎星的光芒则象征着智慧和灵感。
整首诗以高台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探索、赞美自然的情感。语言优美,富有韵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激情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诗人的行为和感受,也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魅力。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