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狗争功的寓言,讽刺了那些外表光鲜却无真才实学的人。
前两句直接点题:狗虽然长着蓬松漂亮的毛发("雪毳文毛"),但这只是虚有其表;它既不能防范奸邪("防奸"),也起不到实际护卫作用("禦御")。这里用狗比喻那些徒有其表、实则无能的官员或小人物。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生动的夜景描写暗讽:深更半夜("中宵"),狗只会对着月亮和风中摇曳的树影乱叫("频频吠")。"庭皎秋蟾"指庭院被秋月照亮,"树袅风"是树枝在风中轻摆的画面。这里暗示这些人就像夜吠的狗,看不清真相,只会对虚幻的影子瞎嚷嚷。
全诗妙在把讽刺藏在优美的画面里:用秋夜明月、树影婆娑的宁静,反衬出争功者的可笑。就像现在职场中,有些人整天标榜自己的"苦劳",却做不出实际成绩,这首诗给这类人画了一幅绝妙的肖像。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