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十韵
此夜不成雪,明朝应作霖。
细声来户牖,爽气入裯衾。
窥隙疑相射,循檐觉更深。
因风成倒阵,过竹有馀音。
画阁迷钗玉,旗亭付酒金。
封漫碧涧曲,点缀假山岑。
鹤氅行何(豫章本作难)丽,牛衣卧不任。
渔罨⑴平易失,樵径浩难寻。
却赴明光贺,潜追霢霂吟。
天街立马望,双阙正球琳。
细声来户牖,爽气入裯衾。
窥隙疑相射,循檐觉更深。
因风成倒阵,过竹有馀音。
画阁迷钗玉,旗亭付酒金。
封漫碧涧曲,点缀假山岑。
鹤氅行何(豫章本作难)丽,牛衣卧不任。
渔罨⑴平易失,樵径浩难寻。
却赴明光贺,潜追霢霂吟。
天街立马望,双阙正球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从期待到降临的雪,以及雪后人们的生活情趣。全诗分三个层次展开:
1. 雪前期待(前四句)
诗人整夜等待下雪,预感第二天会迎来持续降雪("作霖")。此时已能听到细微的雪粒敲打窗户的声音,寒冷的空气钻入被窝。这里用"细声""爽气"这种身体感受来写雪将至的征兆,很生活化。
2. 雪中奇观(中间八句)
生动描写雪花飘落的动态美:雪花像侦察兵般从缝隙钻入("窥隙"),沿着屋檐堆积("循檐")。被风吹得乱舞("倒阵"),穿过竹林发出沙沙声。接着转向人间景象:富贵人家在楼阁赏雪("迷钗玉"),酒馆里人们畅饮御寒("付酒金"),积雪覆盖山涧,装点着假山。通过"鹤氅"(富贵皮袄)与"牛衣"(贫者蓑衣)的对比,展现不同阶层的御寒方式。最后用渔夫的网被雪掩盖、樵夫找不到山路,突出雪势之大。
3. 雪后欢庆(最后四句)
人们赶着去皇宫庆贺瑞雪,诗人却默默品味着细雨("霢霂")般的雪末。结尾站在长安街头眺望,皇宫的琉璃瓦像玉器般晶莹——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吉祥,把普通的雪景升华到祥瑞的高度。
全诗妙在:
- 动态描写如电影镜头:"倒阵"写乱雪,"馀音"写竹间落雪
- 贫富对比的巧思:用穿衣差异体现社会百态
- 结尾的升华:把自然现象转化为政治祥瑞,符合古代"瑞雪兆丰年"的观念
- 通篇不用一个"雪"字,却句句写雪,体现含蓄之美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