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

料事通神自一奇,奸碓如操已深疑。
多言屡中真何补,一死由来自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谋士杨修的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第一句说杨修聪明得像能预知未来,确实是个奇才。但第二句马上转折——连曹操这样奸诈多疑的人都觉得他聪明得可怕。这里用"奸碓"形容曹操像磨盘一样冷酷无情,却依然对杨修的才智感到不安。

后两句点出悲剧根源:杨修虽然总能猜中曹操的心思(比如"鸡肋"事件),但这种小聪明反而害了他。最后"一死由来自不知"最扎心——他到死都没明白,真正害死他的不是才能,而是不懂得在老板面前装糊涂的处世智慧。

全诗像在说职场潜规则:有时候看得太透不是好事,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像现在有些人总爱显摆自己比领导高明,结果最先被开除的往往就是他们。诗人用杨修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要会"料事",更要懂得"藏锋"。

徐钧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