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所南老子推篷竹图

碧云夏午楚山冷,白雨六月湘江寒。
南翁笔底得佳趣,潇潇半壁香琅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竹林的清凉画卷,用简单生动的语言传递出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前两句"碧云夏午楚山冷,白雨六月湘江寒"通过强烈的色彩和温度对比,打破了人们对炎夏的固有印象。碧蓝的云朵下,楚山竟透着凉意;六月的湘江在白色雨幕中显得寒气逼人。这种反季节的描写手法,让人瞬间感受到画面中的清凉气息。

后两句"南翁笔底得佳趣,潇潇半壁香琅玕"则点明了这是幅画作。南翁(画家)用笔墨捕捉到了竹林最动人的神韵——半面墙壁那么大的画纸上,青翠的竹子仿佛能闻到清香,竹叶沙沙作响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诗人用"香琅玕"(琅玕指美玉,这里形容竹子)这个巧妙的比喻,让静态的画作有了香气和生命力。

全诗最妙处在于:明明是描写一幅静止的竹画,却通过"冷""寒""潇潇""香"等词语,调动了读者的温度觉、听觉和嗅觉,让纸上的竹子活了过来。诗人不仅赞美了画家的高超技艺,更展现了艺术可以超越现实、创造多重感官体验的魔力。读这首诗,就像站在那幅画前,感受到了夏日竹林特有的那份沁人心脾的清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