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向往隐居山林、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
1. 用典表达志向
前两句提到两位历史名人:张衡(东汉科学家)写过《归田赋》表达想辞官种田,汜胜(汉代农学家)写过农业书籍。诗人用这两个例子,暗示自己和他们一样渴望远离官场,过耕读生活。
2. 直接说出愿望
后两句大白话讲明心意:想要学习隐居山林的秘诀(精要术),在嵩山洛阳一带(嵩洛)盖自己的茅草屋(葺吾庐)。"愿借""欲将"这些词显得特别诚恳。
3. 隐藏的对比
通过"已作""仍修"这些词,能感觉到诗人对忙碌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山居""种树"的闲适形成反差,突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4. 朴素中的雅致
虽然用词简单,但"嵩洛"(名山胜地)、"吾庐"(我的草堂)这些称呼,让平凡的归隐想法显得很有文人气质,透着一股书卷味的洒脱。
整首诗就像一封辞职信,但写得含蓄优美。诗人不说"上班好累",而是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山水田园的意象,婉转表达"好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地盖房"的愿望,让人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祖无择
(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