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叫孙比部的官员被贬到潮阳后,朋友来访时有感而发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时间与孤独感
"吴越归来十载馀"说作者离开江南已十多年,"乾坤空老万山居"用"空老"二字道出他在山中的寂寞——仿佛被天地遗忘,只能在群山中白白老去。这种孤独不是矫情,而是古代官员被贬后常见的心理状态。
2. 友谊的温暖
"忽驰北海通家刺"用了东汉孔融(北海太守)热情好客的典故,这里比喻朋友突然送来名帖拜访。在冷清的山居生活中,这样的来访就像冬天里突然照进阳光,让作者感到慰藉。
3. 未熄灭的抱负
"欲效河汾诣阙书"引用隋朝王通在河汾讲学、向朝廷献策的典故,透露作者虽然被贬,仍想像古人一样写奏章为国效力。这种"贬官不忘忧国"的矛盾心理,正是古代文人最动人的品质。
全诗妙在把贬官的苦闷、友情的珍贵、未竟的抱负,用"十载—忽驰—欲效"的时间线索串联起来,既有岁月流逝的苍凉,又有突然被唤醒的希望,像一部微型的内心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