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皮日休悼鹤

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风林月动疑留魄,
沙岛香愁似蕴情。雪骨夜封苍藓冷,练衣寒在碧塘轻。
人间飞去犹堪恨,况是泉台远玉京。
经秋宋玉已悲伤,况报胎禽昨夜亡。
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绕荷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悼念一只仙鹤之死的作品,借鹤的离去抒发生命无常的感慨。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八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仙鹤之死,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哀伤。

前八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诗人想写诗质问上天,为何连仙鹤这样的灵物也难逃死亡。风吹树林、月光摇曳的夜晚,仿佛还能看到鹤魂徘徊;沙洲上残留的鹤的气息,似乎还带着未了的情意。接着镜头转向鹤的遗体——如雪的骨骼被夜露打湿,沾满青苔的冷意;生前洁白的羽毛如今轻轻漂浮在池塘里。诗人感叹:鹤飞离人间已经让人痛惜,更何况它是永远消失在遥远的仙境。

后四句情感更加直白:秋天本就容易让人伤感(宋玉是古代悲秋的代表),更何况昨夜突然听闻鹤的死讯。清晨霜重时分,诗人无处排解愁绪,只能跟着僧人绕着荷塘漫步,弹指(可能是捻佛珠或敲木鱼)的声音更添寂寥。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鹤当作知己来悼念。诗人不单是惋惜一只鸟的死亡,更是通过鹤的高洁形象(雪骨、练衣),隐喻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终将消逝。其中"风林月动疑留魄"的幻影、"伴僧绕荷塘"的孤寂画面,都让抽象的哀伤变得可见可感。这种将自然景物与生命哲思融合的手法,正是唐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