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一位去世母亲的哀悼之情。全诗通过几个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母子情深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前四句讲的是:这位母亲有个在朝廷当官的儿子(郎署是古代官署),白发苍苍的母亲总盼着儿子能回家尽孝("期就养"是期待被奉养的意思),没想到突然就离世了。这里用"每闻"和"谁料"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世事无常的悲痛。
后四句描写葬礼场景:有史官为母亲撰写墓志铭("阡表"指墓表),有名流送来悼词。但最让人心碎的是,从此再看不到母亲在夕阳下倚门等待儿子的身影了。"倚门"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是每个游子都能共鸣的母爱象征。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是用"白发垂""倚门"这些朴实画面,配合"无复"这样的否定词,把"再也见不到"的痛楚写得入木三分。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凡中的深情——母亲最在意的不是儿子的官职,而是能多见几面;儿子最遗憾的不是没给母亲荣耀,而是没能多陪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