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诗十九首 其十八 吴门别子将
吾爱陶彭泽,出处皆草草。
动必求其全,俗人自缠扰。
吾尔廿年交,知子如余少。
爱子无俗情,俗情亦自好。
口常说隐沦,身复恋温饱。
蹉跎两不遂,此意各能了。
兹游计百日,日日同倾倒。
鼙鼓声动天,风涛势翻岛。
寝食閒谈谐,赖以忘病恼。
不知分手路,只此阊门道。
经过虽有期,别怀亦悄悄。
子归及桃花,六桥踏清晓。
别业在龙泓,泉石真可老。
我归百无欢,烧笋听春鸟。
秋风从子游,松阁为我埽。
动必求其全,俗人自缠扰。
吾尔廿年交,知子如余少。
爱子无俗情,俗情亦自好。
口常说隐沦,身复恋温饱。
蹉跎两不遂,此意各能了。
兹游计百日,日日同倾倒。
鼙鼓声动天,风涛势翻岛。
寝食閒谈谐,赖以忘病恼。
不知分手路,只此阊门道。
经过虽有期,别怀亦悄悄。
子归及桃花,六桥踏清晓。
别业在龙泓,泉石真可老。
我归百无欢,烧笋听春鸟。
秋风从子游,松阁为我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写给好友子将的离别之作,用平实真挚的语言展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各自的人生态度。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知己之交(前12句)
诗人以陶渊明为引子,说自己和子将20年交情,彼此了解就像了解自己一样。两人都向往隐居生活,却又放不下世俗温饱,这种矛盾心理彼此都懂。这里没有虚伪的清高,坦诚展现了普通文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
2. 同游之乐(中间8句)
回忆百日同游的快乐时光:一起听战鼓般的涛声,看惊涛拍岸,日常谈笑间连病痛都忘了。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转眼就要在苏州阊门分别。这段描写充满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两个中年好友在壮阔自然中找回少年心性的场景。
3. 各奔前程(最后8句)
离别后两人将走向不同生活:子将回到杭州西湖(六桥、龙泓都是西湖景点),享受泉石之乐;诗人自己则回乡过清贫生活(烧笋听鸟)。最后相约秋天再聚,留下温暖期待。这里用"桃花春晓"和"秋风松阁"形成四季呼应,暗示友谊长存。
全诗魅力在于:
- 真实展现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既不美化也不贬低
- 用"战鼓风涛"等壮阔意象反衬离别的黯然
- 结尾的田园想象充满生活气息,竹笋、春鸟、松阁都是寻常事物,却寄托着超脱世俗的愿望
- 语言如家常对话,没有华丽辞藻,却把中年人的友谊写得深沉动人
就像现代人拍着好友肩膀说:"咱们都知道生活不容易,但这段一起疯的日子真痛快!"这种跨越时空的真诚,正是打动人心的力量。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