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茜泾张伯起

厥初何人凿混沌,一气周流自融浑。
秘枢密运阴阳根,万化生成靡增损。
弛张忽有一毫沴,峙者不堕流者紊。
乃知调燮在宰衡,手握乾纲契深恳。
若人戴履参为三,气志在躬知默吻。
和则荣卫生絪缊,戻则疲癃杂忧忿。
政如阴阳有骄蹇,必假良医一详诊。
欲探六脉致调和,曷审三因正标本。
张君明医继五世,究心深入岐黄阃。
济生自有神圣功,立志岂伊庸俗混。
穷当卫世康斯民,达则调元思补衮。
自知穷达理一致,不管衣巾走尘坌。
我生于世竟无补,从此因君当发愤。
致身未断出处期,尚抱遗经作儒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中医调理身体的智慧,以及一位世代行医的张伯起大夫如何继承家学、济世救民的故事。

开篇用宇宙起源作比喻:最初是谁开辟了混沌?天地间流动的元气原本和谐统一。就像人体内阴阳平衡时(秘枢密运),生命就能自然运转(万化生成)。一旦出现微小失衡(一毫沴),该稳固的会崩塌(峙者不堕),该流动的会混乱(流者紊)。

接着点明主旨:治国如治人,需要像宰相调理朝政(调燮在宰衡)那样调理身体。张大夫家族五代行医(继五世),他深得黄帝岐伯的医术真传(岐黄阃),既能治百姓小病(卫世康斯民),也有调理国家的大志向(调元思补衮)。

诗人最后自省:比起张大夫治病救人的实际贡献,自己读圣贤书(遗经作儒隐)却对社会无益,因此受到激励要发奋图强。

全诗妙在把中医原理比作治国之道:阴阳失衡就像国家出现动荡,良医如同贤相。通过赞扬张大夫"穷达理一致"的医者仁心(不管富贵贫穷都坚持行医),反衬出读书人应当学以致用的道理。诗中"一气周流""六脉调和"等中医术语,形象展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