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茅山三首 其一

便阙虚台已字文,仙山终古属三君。
秦王自改人閒臈,梁代空馀岭上云。
芝月有光期独采,松风无价许平分。
积金连石遗封在,笑杀纷纷蚁子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茅山的仙气与历史沧桑,同时暗含对世俗名利的讽刺。

首联说茅山上的楼台虽然已经残破,但这座仙山自古以来就属于三位得道仙人(三君)。这里用"便阙虚台"的破败景象与"仙山终古"的永恒形成对比,突出仙山的超然地位。

颔联用两个历史典故:秦始皇曾来此寻仙药,梁代帝王也在此修道,但如今只留下山间的云雾。说明再有权势的帝王也难逃时间冲刷,反衬仙山的永恒。

颈联写山中景物:月光下的灵芝等待有缘人采摘,松涛声是无价之宝却可任人共享。这里"独采"与"平分"形成有趣对照,既说仙缘需要个人修行,又说自然之美人人可享。

尾联最犀利:帝王们堆积金银、刻石记功的遗迹还在,但诗人笑看这些就像看忙忙碌碌的蚂蚁。用"蚁子群"比喻追逐名利的人们,既形象又带讽刺,反衬出修道之人的超脱。

全诗通过时空对比(古今)、物象对比(永恒仙山与短暂人事),表达了看淡荣华、向往修道的思想。最妙的是最后把权贵比作蚂蚁,既有幽默感,又引人深思——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类的名利争夺确实渺小如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