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山的壮美画卷,同时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般展开:陡峭的霜雪悬崖俯瞰着江心沙洲,诗人常常登高远眺,招呼渔船同游。这里"唤渔舟"的细节特别生动,让画面顿时有了生活气息。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观察与思考:溪水分隔南北大地,在此处汇合;月亮悬于山间,仿佛与江水一起流动。这两句用地理景观和天象变化,暗喻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随后诗人联想到:当年几个知心好友曾在此相聚,可千百年后还会有谁来游玩呢?这里透露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惆怅。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尽管桑田沧海世事变迁,但江中巨石(金鳌)依然稳固;唯一让诗人担忧的,是自己头发将白、年华老去。这种对比手法很巧妙——永恒的自然景观与短暂的人生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包含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感悟,读来令人既觉画面壮阔,又心生感慨。
艾可叔
艾可叔,字无可,号臞山。江西东乡人。南宋诗人。艾可翁兄。与弟蕙山、弧山并称“三艾先生”。咸淳四年(1268)进士。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以诗文著称。著有《文江讲艺集》、《臞山集》、《钩玄篇》等诗文集,惜皆不传。《江西诗征》收录其诗作《金陵晚眺》、《樟镇夜泊》等12首。《全宋诗》卷三六○六录其诗14首。事见《江西诗徵》卷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