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宿溪上巢夜复大雪晓望有作

清寒山梦惊,晓色上佛幌。
披衣俯高牖,的皪带林莽。
乱迷荒涂踪,深罨春流响。
稍稍杂雰霭,冥冥失诸嶂。
昨来渚上游,复此丘中赏。
瓶盂有妍净,松竹同偃仰。
窙寥观太空,眩花本无象。
一庭虚白光,湛寂生妙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醒来,发现外面下着大雪,早晨在溪边望雪所见之景以及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清寒山梦惊,晓色上佛幌。”
清晨的寒冷让作者从梦中惊醒,天色渐亮,光影映在屋子的佛幌(一种佛教建筑的装饰物)上。这里描述了寒冷的清晨和初醒的时刻,为后续描写雪景做铺垫。

2. “披衣俯高牖,的皪带林莽。”
作者披上衣服,俯在窗户上欣赏外面的雪景。远处的树林被大雪覆盖,清晰可见一条条的白色雪带。这里的“的皪”形容清晰鲜明的样子。

3. “乱迷荒涂踪,深罨春流响。”
大雪使得原本荒芜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行人的踪迹。而溪流虽然被积雪覆盖,但依然可以听到春天的流水声。这里用“深罨”形容积雪覆盖得很深,“春流响”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盼。

4. “稍稍杂雰霭,冥冥失诸嶂。”
大雪纷飞,空气中夹杂着雾气,使得远处的山峰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这里的“雰霭”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冥冥”则表达了看不清的朦胧感。

5. “昨来渚上游,复此丘中赏。”
昨天还在溪边游玩,今天又来到山丘之中欣赏雪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旅行的热衷。

6. “瓶盂有妍净,松竹同偃仰。”
屋内的瓶盂被雪水擦拭得干净明亮,而室外的松树和竹子在雪中弯曲摇曳。这里通过对比室内外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7. “窙寥观太空,眩花本无象。”
站在空旷处观赏天空,雪花纷飞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具体的景象。这里的“眩花”形容雪花纷飞的景象,“本无象”则表达了雪花飘落的动态美。

8. “一庭虚白光,湛寂生妙想。”
庭院里铺满白雪,一片宁静和纯净的景象让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这里的“虚白光”形容雪地的明亮,“湛寂”表达了宁静的氛围,“妙想”则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想象和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雪覆盖下的自然景色和室内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感受,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