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读三朝宝训终篇赐宴赐赉谢恩诗
艺祖提剑开八荒,太宗混一垂衣裳。
真皇破虑神武扬,夷夏亿宁法度彰。
宝训成书纪宏纲,有典有则万叶昌。
忆昔壬午神龙翔,季秋庚子辰集房。
肇开讲席临青厢,赭袍玉斧光照廊。
台司夹侍书案黄,翰林进读天容庄。
微臣簪笔近御床,亲闻玉音义甚长。
君子小人初何常,非关时运弱与强。
祗系人主所否臧,当年记注此特祥。
往来寒暑今一章,牙篦谬执心彷徨。
终篇正值恩德洋,道山肆筵酌天浆。
宫花压帽罗丝簧,砚来复古翰墨光。
马出帝闲真骕骦,闽山正焙随宝香。
君赐如天不可量,归美独愧词荒唐。
恭惟圣治超百王,夙夜基命不敢康。
文德既修锹可攘,俎豆永扫旄头芒。
三圣勋烈同炜煌,万年亿载娱慈皇。
真皇破虑神武扬,夷夏亿宁法度彰。
宝训成书纪宏纲,有典有则万叶昌。
忆昔壬午神龙翔,季秋庚子辰集房。
肇开讲席临青厢,赭袍玉斧光照廊。
台司夹侍书案黄,翰林进读天容庄。
微臣簪笔近御床,亲闻玉音义甚长。
君子小人初何常,非关时运弱与强。
祗系人主所否臧,当年记注此特祥。
往来寒暑今一章,牙篦谬执心彷徨。
终篇正值恩德洋,道山肆筵酌天浆。
宫花压帽罗丝簧,砚来复古翰墨光。
马出帝闲真骕骦,闽山正焙随宝香。
君赐如天不可量,归美独愧词荒唐。
恭惟圣治超百王,夙夜基命不敢康。
文德既修锹可攘,俎豆永扫旄头芒。
三圣勋烈同炜煌,万年亿载娱慈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官员在参加完皇家讲学活动后,为感谢皇帝赏赐而写的感恩诗。全诗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有典有则万叶昌"):
诗人先歌颂宋朝三位伟大皇帝的历史功绩:
1. 宋太祖(艺祖)像持剑开路的英雄,为宋朝打下基础
2. 宋太宗统一天下,建立完善制度
3. 宋真宗展现英明神武,使国家安定、法制健全
这些治国经验被编成《三朝宝训》,成为后世治国的典范。
第二部分("忆昔壬午神龙翔"到"亲闻玉音义甚长"):
回忆参加皇家讲学的场景:
- 去年秋天在皇宫开始讲学
- 皇帝身穿红袍、手持玉斧亲临现场
- 高官们恭敬地站在书案两侧
- 翰林学士严肃地讲解经典
- 诗人作为记录官近距离聆听皇帝教诲,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的治国道理
第三部分("君子小人初何常"到"俎豆永扫旄头芒"):
记录皇帝讲授的核心内容:
- 君子小人的区别不在于命运强弱
- 关键在于君主能否正确识别人才
- 这些内容都被详细记录在史册中
经过一年讲学,现在课程圆满结束
第四部分(最后八句):
描写皇帝设宴赏赐的盛况:
- 在皇家书院举办庆功宴
- 官员们头戴宫花,享受美酒音乐
- 赏赐珍贵文房四宝
- 御赐皇家骏马和福建名茶
诗人表示皇恩浩荡,自己受之有愧,最后再次赞颂三位先皇的功业,祝愿国家永远昌盛。
全诗特点:
1. 用具体场景描写展现皇家教育的庄严氛围
2. 通过赏赐物品的细节体现皇恩厚重
3. 将历史功绩与现实活动结合,突出治国传统的延续性
4. 语言虽然典雅但叙事清晰,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特点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