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怀才不遇但坚守本心的文人情怀。
前四句用两个典故吐露苦闷:诗人说自己像拿着五彩丝线的绣工,想为舜帝的衣裳绣补(比喻想为明君效力),但皇宫台阶高如天际,连武士的干戚舞都看不到(比喻无法接近权力中心)。这里用"五色丝"暗喻才华,"舜裳"代表理想中的明君。
中间四句自我宽慰:虽然当今盛世文物充足,但我的小屋自有我的规矩(指保持操守)。地位低微时难免被人轻视,何况我像黔娄一样贫穷(黔娄是古代著名贫士)。这里用"一室自规矩"展现清高,"黔娄"典故强调安贫乐道。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不必像宁戚那样唱着《饭牛歌》求官(宁戚喂牛时唱歌被齐桓公赏识),因为夜雨已滋润春草(暗示静待时机)。这个结尾巧妙地把失意情绪转化为充满希望的画面,用"春滋夜来雨"的意象传递出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全诗就像一封委婉的求职信,既抱怨现状又保持风度,最后用自然景象化解郁闷,展现了古代文人特有的含蓄表达方式。诗中"五色丝""春夜雨"等鲜亮意象,与"贫窭""饭牛歌"的窘迫形成反差,反而更凸显出诗人的风骨。
陈起
陈起,字辅圣,沅江(今属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知宁乡、秭归、湘乡、萍乡等县(清嘉庆《沅江县志》卷二五)。嘉祐间为永州通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