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忆家

客裹诗书债,人间骨肉情。
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
梅雨年年事,田禽夜夜声。
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雨后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接下来,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客裹诗书债”:诗人自称被书籍所困,仿佛欠下了许多关于诗书的债务。这既可能表达诗人因为钻研诗书而忽视家事的内疚感,也可能表达他因为追求学问而身不由己的无奈。

2.“人间骨肉情”: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是家人的亲情。骨肉,指的是家人,这里强调了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3.“一春不相见,四月又还经”:诗人已经一整个春天没有见到家人了,转眼四月也即将过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

4.“梅雨年年事”:梅雨是江南的特产,这里用梅雨表示特定的时节和气候,也暗指诗人所在的地方正在下雨,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情境氛围。

5.“田禽夜夜声”:田野里的禽鸟在夜晚发出叫声,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禽鸟的叫声在夜晚听起来更加清晰,加深了诗人对家的思念。

6.“直思到蒲节,方得侍亲庭”:蒲节可能是指的一个特定的节日,也可能是指特定的回家团聚的时刻。诗人说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见到亲爱的家人。这句话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家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雨后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家人情感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人的挚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易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丘葵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