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

经年苦行役,遑其顾所私。予假得三日,喜几不自持。

那知入门后,百忧攒两眉。仆走向前道,数日未晨炊。

枵腹相待久,主来适其时。主来何所有,看囊竟如斯。

向内室人谪,稚子怨朝饥。微禄不糊口,作官欲何为。

平生豪壮气,忽忽若披靡。谁知夷由节,祇贻家人嗤。

唯予两尊人,温语好慰之。儿自行尔志,莫以穷愁移。

匪缘贫无怨,何云涅不缁。幸有头上簪,可供釜中糜。

子其苦茹荼,予将甘如饴。丈夫抱微尚,肯徇儿女悲。

且谩学古人,愤作北门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常年在外奔波的小官员,好不容易请了三天假回家,本以为能松口气,结果一进门就面临各种现实打击。

第一层: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开头说他辛苦工作多年,根本没空顾家。这次好不容易有三天假,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但刚踏进家门就傻眼了——家里揭不开锅,仆人跑来说好几天没吃早饭了,全家人饿着肚子等他回来。一摸口袋空空如也,老婆在里屋埋怨,孩子饿得直哭。

第二层: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他原本觉得自己当官挺有抱负,结果发现那点工资连饭都吃不饱。曾经的豪情壮志瞬间被现实击垮,连家人都笑话他"装清高"。这里用"夷由节"(指古代贤人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妥协的骨气)的典故,暗示他的坚持在家人眼里成了笑话。

第三层:温暖的支撑 只有年迈的父母理解他,安慰说:"孩子你坚持自己的志向,别被穷困打倒。我们虽然穷,但骨头是硬的。"老人甚至准备变卖发簪换米,说:"你吃苦像喝苦茶,我们心里却像喝糖水一样甜。"

最后升华:成年人的担当 结尾他振作起来:大丈夫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像小孩一样哭哭啼啼。干脆学古人写首《北门诗》(《诗经》里一首讲小官吏抱怨贫困的诗),把郁闷发泄出来继续前行。

现代启示: 1. 成年人回家最难面对的不是工作压力,而是让家人失望的眼神 2.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往往最先被家人戳破 3. 真正的支持不是给钱,而是有人懂你的坚持 4. 生活再难,哭完还是要自己扛起来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尽古代"打工人"的辛酸,但最后传递的是一种"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坚韧,这种古今相通的情感特别打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