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江景,通过几个简单却有力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前两句用鸿雁和白鸥两种鸟儿的遭遇来暗示环境的恶劣——大雁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飞走,白鸥因为受伤而无法飞翔。这两种鸟通常象征自由与生机,但此刻它们都陷入困境,暗示着整个自然环境都变得荒芜艰难。
后两句将镜头拉远,展现更广阔的画面:寒冷的天气、黄昏的日光、枯黄的芦苇荡、无边无际的江水。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心渺茫"三个字直接点明,诗人面对这苍茫天地时,内心也充满了同样的迷茫与无助。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自然景物(雁、鸥、芦苇、江水)和最基础的颜色(白、黄),就构建出一个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情感世界。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独自站在江边,看着荒凉的秋景,心中涌起对生活、对未来的忧虑。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即使今天的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天地茫茫,不知路在何方"的心境。
郑善夫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