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久旱逢甘霖的畅快,以及雨后新凉带来的身心愉悦。全诗用生活化的画面传递出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
前两句直白道出背景:忍受了十多天酷暑后,一场雨让人痛快地披开衣襟乘凉。这里"苦焦暑"的煎熬与"快披襟"的解脱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立刻感受到久旱逢雨的喜悦。
中间四句用四个精巧的镜头展现雨后的美好:树木笼罩在雨雾中如绿烟缭绕,新月淡淡的光辉洒在琴上,凉风吹散烦闷使人静心,挪动竹席时闻到竹子的清香。这些细节把抽象的"凉快"变得具体可感,调动了视觉(绿烟、月光)、触觉(凉风)、嗅觉(竹香)等多重感官体验。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新凉的夜晚,突然领悟到自然造化的慈悲之心。这里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亲身感受,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酷暑后的清凉不是偶然,而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温柔馈赠。
全诗妙在不说"感恩"二字,却通过对细微感受的描写,让人真切体会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就像现代人突然在空调房里喝到冰镇饮料的爽快,诗人用古典意境表达了这种古今相通的生活体验。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