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民歌

泮宫之崇,以扶儒宗。
社稷之封,以祈年丰。
肇之者谁?令尹之功。

现代解析

这首《曲沃民歌》用简单有力的语言,歌颂了古代官员为民造福的功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建筑与信仰的象征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先拍高大的学宫(泮宫),说它支撑起儒家文化的传承;再拍社稷祭坛,说它承载着百姓对丰收的祈愿。这里用"扶"和"祈"两个动词,把静态建筑写活了——学宫不是砖瓦堆砌,而是文化的支柱;祭坛不是土台,而是希望的载体。

2. 巧妙的悬念设置
第五句突然抛出问题:"这些是谁开创的?"这种设问手法像说书人拍惊堂木,瞬间抓住听众注意力。最后一句揭晓答案时,"令尹"(地方官)的功劳被单独强调,暗示真正的英雄不是王侯将相,而是办实事的地方父母官。

3. 民歌的智慧
全诗仅26字,却完成"场景描绘-设问-颂扬"的完整叙事,像一枚精巧的邮票,方寸之间展现宏大主题。不说官员具体做了什么,而是通过学宫、祭坛这些百姓看得见的民生工程,让"好官"形象自然浮现,这正是民间文学的含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