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西上曲/念奴娇 寄李宝夫提刑,时郊后两相皆乞归

大江西上,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
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好友李宝夫的一首豪迈之作,充满了对家国天下的关切和对友人才能的赞赏。

上片描绘江西的壮丽景色:
1. 开篇用"大江西上"带出江西赣州郁孤台一带如画般的美景,用"地涌千峰""玉虹如泻"等夸张比喻,把静止的山水写得气势磅礴。
2. 接着称赞李宝夫像东晋名士王谢一样,既能欣赏风月(指有文人雅趣),又能镇守一方(指有治国才能),是当世难得的英雄人物。

下片转向现实感慨:
1. 先说纵使有音乐雅兴(弹丝吹笛),也难以排遣忧国之情,暗示当时西北边境战事紧张("西北风尘"句)。
2. 讽刺当朝宰相们不思报国,只顾着辞职回乡建别墅("闲归绿野""修亭榭")。
3. 最后笔锋一转,用"月斧风斤"的典故说自然风光已足够美,不需要人工修饰,实际是劝李宝夫:与其归隐,不如入朝为相(紫枢黄阁),整顿天下。

全词特色:
- 写景时气势恢宏,用"摇翠浪""玉虹泻"等动态描写让山水活起来
- 说理时善用对比:将李宝夫的才干与庸官对比,将自然美景与人工建筑对比
- 最后落脚点高明:表面夸风景不用修饰,实则劝友人出山治国,把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

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典型的豪放风格,既有对友人的真诚赞美,又暗含对时局的忧虑,最终归结到"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读来令人振奋。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