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无疑赠诗,语及欧阳公事

乌帽红尘媿子陵,绿蓑青笠晚寻盟。
三千里外还家後,七十二回看月生。
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
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用对比手法:诗人戴着黑帽在红尘中奔波,感到愧对隐居的子陵(东汉隐士严光),于是披上绿蓑衣、戴上青斗笠,在傍晚时分去赴一场与自然的约定。这里"寻盟"可以理解为回归本心。

中间四句充满生活情趣:诗人远行三千里回家后,看过七十二次月升月落(暗指六年时光),与好友对饮时笑谈那些追逐虚名的人。"笑渠万古浪垂名"带着调侃,认为刻意求名反而不得真趣。

最后两句最妙:借"醉翁"欧阳修的典故说,如果真醉到物我两忘,何必非要像照镜子那样分清是非黑白呢?这其实是表达一种超脱世俗标准的人生态度——活得糊涂些反而自在。

全诗用"乌帽/绿蓑""醉/醒""皂白/明镜"等对比意象,把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入日常饮酒赏月的场景中,让人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简单真实的快乐,比刻意追求声名更重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