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游西园庵四首 其四

觉苑秋风落,谶筵法鼓传。
经声穷夜柝,幡影薄云天。
老厌樊笼役,思登彼岸先。
何功得愿果,不使笑磨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初秋寺院中的感悟,通过四个层次展现了从尘世烦恼到精神超脱的过程。

前两句用秋风、法鼓等寺院常见元素营造出清幽的修行氛围。"觉苑"指寺院,秋风扫落叶暗示时光流逝;"谶筵"是讲经的法会,鼓声传递着佛法真谛。这里用声音意象(法鼓、经声)和视觉意象(幡影)让读者仿佛置身寺院。

中间两句转入修行者的内心世界。"老厌樊笼役"直白道出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像笼中鸟渴望自由;"思登彼岸先"用"渡河到对岸"的比喻,表达追求心灵解脱的渴望。最后两句用"磨砖成镜"的禅宗典故(讽刺机械修行不得要领),自嘲修行尚未达到理想境界,显得真实而谦卑。

全诗妙在将抽象修行体验具象化:把佛法比作声音传播,把解脱比作渡河,把错误修行比作傻磨砖头。这些接地气的比喻让深奥的佛理变得可感可知,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修行者那份既向往超脱又坦诚不足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