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禅房周围种竹的闲适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带来的宁静与雅致。
前两句直接点题:老僧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在禅房四周种满了竹子。这看似简单的举动,却体现了老僧超脱世俗的雅趣。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感官描写展现了竹林的魅力:月光洒落时,竹影映在静谧的窗上;微风吹过,连衣帽鞋履都透着清凉。竹林散发着类似兰草的清香,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就像悠远的笙箫之音。这里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多重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什么时候能去那片竹林呢?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心头。这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侧面烘托出竹林令人难忘的魅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日常景物传递出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诗人没有刻意说理,而是让读者在诗意的画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远离尘嚣的闲适之美。这种通过具体意象引发共鸣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