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遇雨

公子喜青春,欢游弗厌频。
久晴都不问,好雨却成嗔。
桃杏红方入,禾苗绿未匀。
请君停杖履,俯念耦耕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富家公子春游遇雨的场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不同阶层对春雨的截然不同态度。

前四句写公子的春游兴致:这位公子哥儿特别爱享受春天,频繁出游从不厌倦。连日晴天他毫不在意,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好雨却让他恼怒抱怨——这里用"好雨却成嗔"的反差,暗示公子只在乎自己享乐,完全不懂雨水的珍贵。

中间两句"桃杏红方入,禾苗绿未匀"是诗眼:春雨中,桃花杏花刚刚绽放红艳,田里的禾苗还没长齐。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含深意——对公子来说,雨打落了赏玩的花朵;但对农民而言,这却是滋润庄稼的及时雨。

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主旨:请公子停下游玩脚步,低头看看地里劳作的农民吧!"耦耕人"指并肩耕作的农夫,诗人用这个画面提醒富贵阶层:不要只顾自己享乐,要懂得体恤劳动者的艰辛。

全诗像一组对比鲜明的镜头:一边是恼怒的赏花公子,一边是盼雨耕作的农民;一边是被打落的残红,一边是待哺的禾苗。通过这场春游遇雨的小插曲,诗人完成了对权贵阶层的委婉批评,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