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淳为纪念南宋抗元名将张世杰而作。全诗通过悲壮的战争回忆和沉痛的亡国之思,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故国的哀悼。
首联"忆昔焦山战,人人不顾身"用白描手法回忆当年焦山血战的惨烈,将士们舍生忘死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里没有华丽辞藻,但"不顾身"三字已足够震撼。
颔联"孤臣空有泪,九庙已无神"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张世杰这样的孤忠之臣徒然悲泣,一边是象征国家政权的宗庙已失去神灵庇佑。用"空有泪"写尽英雄无力回天的绝望。
颈联"波浪翻天恶,英雄厉鬼邻"用惊涛骇浪比喻元军的凶猛攻势,而战死的英雄们化作厉鬼仍在抗争。这里的"恶"字既写自然环境的险恶,也暗喻敌人的凶残。
尾联"海陵回首处,故国已迷津"最为沉痛。当张世杰在海陵(今泰州)回望时,故国山河已面目全非,连归路都找不到了。"迷津"二字既写实景,也隐喻国家命运的迷失。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以及国破家亡后的苍凉。诗人不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焦山战""九庙""波浪""海陵"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比直白的呐喊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