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

江烟漠漠月昏昏,一点渔灯贴岸根。
风搅长芦鸦睡起,游鳞惊动水花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暮色图景,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宁静中暗藏生机的美感。

前两句像用淡墨晕染的画卷:"江烟漠漠"写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昏昏"写月光朦胧,整个画面泛着青灰色调。而"一点渔灯"突然点亮画面,像黑暗中突然擦亮的火柴,微弱却温暖,让人瞬间感受到人间烟火气。

后两句是静中有动的神来之笔:看似安静的芦苇丛突然被风搅动,惊醒的乌鸦扑棱翅膀,这个动态描写像按下静音键后又突然放开。最后"游鳞惊动"四个字最妙,明明没直接写鱼,却通过水面突然荡开的涟漪,让人仿佛看到鱼儿甩尾的瞬间,这种"不写之写"的手法特别高级。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全景的朦胧江景,然后镜头推向岸边一盏孤灯,接着突然切到芦苇丛中的鸟雀惊飞,最后特写水面泛起的涟漪。在静谧的底色里,藏着风、鸟、鱼三个动态细节,这种"以静衬动"的写法,让短短28个字产生了丰富的层次感。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