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庐哀①
陟屺嗟靡及,出门何所之。
徘徊复徘徊,衷苦不能辞。
朝廷方眷旧,臣陋圣明知。
温纶本微婉,委任有权宜。
犬马岂无情,乌鸟自怀私。
忍抛苫与块,强就驱与驰。
金革固大事,礼义亦纲维。
我心益以疚,我病益以衰。
进退两无据,戒途尚迟迟。
濒行别几筵,号哭向素帷。
时当秋冬交,风雨增凄其。
哀声彻长空,寒雁为伤悲。
忆昔事行役,禀命常先时。
言告游历地,预约旋归期。
欲吐还半茹,见色难为怡。
执手几回顾,嘱付周临歧。
而今音容杳,空念慈母慈。
自抱终天恨,五阅月于兹。
抔土尚浮厝,宿草寒不滋。
绸缪乡井事,水木源本思。
等为桑梓念,何以得瞻依。
但愿睹时泰,兵销见光熙。
长此邱陇畔,躬耕结茅茨。
徘徊复徘徊,衷苦不能辞。
朝廷方眷旧,臣陋圣明知。
温纶本微婉,委任有权宜。
犬马岂无情,乌鸟自怀私。
忍抛苫与块,强就驱与驰。
金革固大事,礼义亦纲维。
我心益以疚,我病益以衰。
进退两无据,戒途尚迟迟。
濒行别几筵,号哭向素帷。
时当秋冬交,风雨增凄其。
哀声彻长空,寒雁为伤悲。
忆昔事行役,禀命常先时。
言告游历地,预约旋归期。
欲吐还半茹,见色难为怡。
执手几回顾,嘱付周临歧。
而今音容杳,空念慈母慈。
自抱终天恨,五阅月于兹。
抔土尚浮厝,宿草寒不滋。
绸缪乡井事,水木源本思。
等为桑梓念,何以得瞻依。
但愿睹时泰,兵销见光熙。
长此邱陇畔,躬耕结茅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母亲去世后,怀着悲痛心情离家赴任时写下的内心独白。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1. 忠孝两难全的痛苦
开头描写了作者在门前徘徊不定的场景,就像现代人面临工作与家庭矛盾时的纠结。他内心明白朝廷重用自己("温纶本微婉"指皇帝温和的诏书),但丧母之痛让他无法全心投入工作。用"犬马""乌鸟"比喻自己像动物一样本能地渴望尽孝,却不得不强忍悲痛去履职。
2. 生死离别的撕扯
诗中回忆母亲生前的细节特别动人:以前出差都会向母亲报备行程("言告游历地"),如今却只能对着空荡荡的灵堂哭喊。用"执手几回顾"这样具象的动作,表现母子分别时的不舍,现在却只剩"音容杳"的绝望。把坟头未长草的景象("抔土尚浮厝")与秋冬风雨结合,更添凄凉。
3. 乱世中的卑微愿望
最后透露出时代背景:当时可能正值战乱("兵销见光熙"的期盼)。作者最大的愿望不是建功立业,而是能平安回到母亲坟前("邱陇畔")盖间茅屋守孝种田。这种在动荡年代连尽孝都成奢望的悲哀,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沉重。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真实展现了人性的矛盾:一个官员在责任与亲情间的挣扎,对母亲的愧疚与思念,以及乱世中普通人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中"进退两无据"的迷茫、"寒雁为伤悲"的景物烘托,都让这种情感更具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