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吊祢正平
奸雄龟鼎谋将作,竞致才人入私幕。陈琳阮瑀何足多,至今齿冷荀文若。
堂堂大汉一祢生,才高气烈操履贞。孔融荐汉非荐贼,要恃一鹗清朝廷。
老瞒就使能容物,我识祢生不为屈。渔阳掺挝蹀躞前,慷慨声情光日月。
此心视死甘如茹,不择曹瞒与黄祖。杀身犹是建安年,埋骨终须乾净土。
睫论惟知吊罻罗,文人但赏题鹦鹉。芳草萋萋远树青,一抔江汉共垂名。
何当配食三闾庙,览揆先教字正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东汉名士祢衡(字正平),讽刺了当时权贵对人才的压制,展现了文人风骨。
开头四句说曹操等奸雄谋划篡位,却假惺惺招揽人才。像陈琳、阮瑀这样的文人投靠曹操,连智者荀彧(文若)都因此被后人嘲笑。这里用"齿冷"形容人们对荀彧的失望。
中间八句集中描写祢衡的硬骨头:他虽是普通书生,但才华横溢、品行高洁。孔融推荐他是为了振兴汉室,不是帮曹操。就算曹操假装大度,祢衡也绝不屈服。他在宴会上击鼓骂曹,慷慨激昂的气概如同日月般光辉。
接着六句写祢衡的结局:他宁可死也不向权贵低头,最终被黄祖杀害。虽然死在乱世(建安年间),但遗体终于回到洁净的土地。后人却只关注他写的《鹦鹉赋》,忽视了他的气节。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站在祢衡墓前(鹦鹉洲在长江边),看到芳草绿树,觉得他应该和屈原(三闾大夫)一样受人祭奠。甚至建议给孩子取名"正平"来纪念他,表达对正直品格的向往。
全诗用对比手法:把趋炎附势的文人和硬骨头的祢衡对比,把肮脏的政坛和洁净的江水对比。最后提出"正平"这个理想人格,点明主旨——在乱世中保持正直比才华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