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月

古松流水间,击楫歌已歇。
高枕纳清风,满蓑散明月。

现代解析

这首《卧月》描绘了一个人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的闲适画面,用简单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意境。

前两句"古松流水间,击楫歌已歇"像电影开场:古老的松树下溪水潺潺,划船唱歌的人已经停下。这里用"古松"和"流水"两个经典意象,立刻营造出远离尘嚣的山林氛围。"歌已歇"暗示从白天的活动转入夜晚的宁静。

后两句"高枕纳清风,满蓑散明月"是特写镜头:人舒服地枕着高处,让清凉的山风自然吹拂;月光洒在蓑衣上,仿佛要把整个月亮都披在身上。"纳"和"散"这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把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状态写活了。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声音(流水)、触觉(清风)、视觉(明月)多种感官体验。最妙的是题目"卧月",既指躺着赏月,又暗含"把月亮当被子盖"的浪漫想象。这种在山野间与天地同眠的惬意,正是现代人最向往却最难得到的诗意生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