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月
昨夜中秋节,长空月更圆。
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
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
庾亮有情重对酒,袁宏何事不回船。
碧波倒蘸山河影,下上琉璃秋万顷。
吴刚砍桂素娥惊,玉兔银蟾梦初醒。
玉宇琼楼镜里开,霓裳舞罢重徘徊。
三郎一去人间老,水点烟中海似杯。
现代解析
这首《十六夜月》描绘的是中秋节后一天的月亮,虽然过了中秋,但月亮依然又大又圆,引发诗人无限遐想。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四句写人间赏月:
- 用"庾亮对酒"的典故(东晋名士庾亮喜欢月下饮酒),表现诗人对月饮酒的雅兴
- "袁宏不回船"的典故(东晋袁宏月夜泛舟吟诗)暗示诗人沉醉月色不愿归去
2. 中间六句写月宫仙境:
- 把月光下的水面比作"琉璃",倒映着山河影子
- 想象月宫里的场景:吴刚砍桂树惊动了嫦娥,玉兔和蟾蜍刚从梦中醒来
- 月宫像镜子里的琼楼玉宇,仙女跳完霓裳羽衣舞还在徘徊
3. 最后两句感慨时光:
- "三郎"指唐玄宗,暗喻人间易老
- 把广阔的海洋比作一杯烟水,感叹在永恒月光下,人间万事都显得渺小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虚实结合:既有真实的水月交映,又有浪漫的月宫想象
2. 今昔对比:用历史人物典故,带出"人生短暂,明月永恒"的哲思
3. 比喻精妙:"琉璃秋万顷""海似杯"等比喻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
全诗通过对十六夜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淡淡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