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山祠用杜韵(时新作三忠祠于崇文门外,

碧殿长松锁十寻,晚云将雪助萧森。
貂蝉不改厓山制,金石疑闻孔壁音。
南去星潮嗟往事,北来祠庙岂公心。
春风一掬唐衢泪,几为先生湿短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文天祥祠堂时有感而作,表达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前两句写景:祠堂里高大的松树被白雪覆盖,傍晚的乌云和飘雪让环境显得更加肃穆萧瑟。这里用"锁"字形容松树被雪覆盖的景象,用"萧森"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中间四句写历史:文天祥(文山)坚持抗元的决心就像他戴的貂蝉冠一样从未改变,他的精神如同古代珍贵的金石文物般值得珍视。南方海潮汹涌,仿佛在叹息往事;北方的祠堂虽然建起来了,但这恐怕不是文天祥的本意(他更希望的是收复河山)。

最后两句抒情:作者站在祠堂前,像唐代爱哭的诗人唐衢一样,忍不住为文天祥的事迹流泪,泪水多次打湿了衣襟。这里用"春风"暗示虽然时过境迁,但感动依旧。

全诗通过祠堂肃穆的环境、对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自己感动落泪的描写,表达了对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的崇敬之情。诗中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思考,感情真挚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