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载入闽从李守约

考亭高弟说乌洲,小子何妨作远游。
问学再三勤讲贯,立身第一在操脩。
机心仅可文章用,邪说毋从释老求。
更做程文须典实,年来华藻近轻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对即将远行求学的年轻人的谆谆教诲,核心思想是"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前两句交代背景:朱熹(考亭先生)的高徒在乌洲讲学,年轻人远赴福建求学。这里用"小子何妨"的轻松语气,冲淡了离别的沉重感。

中间四句是核心教导:
1. 求学要反复钻研、勤于讨论("讲贯"指讨论交流),但比学问更重要的是品德修养。用"立身第一"强调做人的根本性。
2. 写文章可以运用技巧("机心"),但绝不能沾染佛道异端思想(宋代儒家排斥佛老学说)。"仅可""毋从"用词严厉,划清底线。
3. 特别提醒考科举的范文("程文")要内容扎实。当时科举文章存在华而不实的风气("华藻轻浮"),作者希望学子保持质朴文风。

全诗像一封家书,既有长辈的严格(如对异端学说的警告),又有接地气的关怀(如教考试技巧)。把品德教育融入求学建议中,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既重学识、更重品格的育人智慧。

黄大受

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遗著《露香拾稿》,于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其子伯厚仕鄞时,请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