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伤的送葬场景,通过自然景物和细节描写传递出深沉的哀思。
前两句用星星黯淡、月亮西沉营造出压抑的夜晚氛围,暗示生命的消逝。"送子归幽穴"直接点明这是送葬,萤火虫微弱的光照着墓门,更显出孤寂凄凉。
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让自然景物一起哀悼:草丛里的虫鸣像在哭泣,灯火将灭似在流泪,风雨摧残花朵仿佛在吊唁逝者。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一幅凄美的自然挽歌。
最后两句转向生者的孤独:逝者已去,谁还能一起隐居茅山?只留下生者穿着粗布衣服暗自垂泪。"牛衣"这个细节既表现生活清贫,又暗示丧亲之痛让人无心顾及衣着。
全诗没有直接抒发悲痛,但通过星光、流萤、虫鸣、风雨等自然意象,将无形的哀伤化作可感的画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克制而深沉的悲伤——不嚎啕大哭,而是让整个自然都安静地陪着你流泪。
吴保初
(1869—1913)安徽庐江人,字彦复,号君遂。吴长庆子。荫生。官刑部主事,与刚毅争一案,愤而自脱公服出署。弃官后居上海,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后以唐才常事牵连,避往日本年余而归。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北山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