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花百咏诗 其九十九 玉笛梅

曲里寻春已惘然,瑶村况觅洞庭仙。空花和合声香色,带影独头起识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如梦似幻的寻梅体验,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第一句"曲里寻春已惘然"是说:听着笛曲寻找春天却感到迷茫,就像我们满怀期待做某件事,结果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美好。这里用音乐比喻追寻的过程,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第二句"瑶村况觅洞庭仙"进一步说:在仙境般的村落里寻找传说中的梅花仙子(洞庭仙),就像现代人追求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明知可能不存在却仍执着追寻。

第三句"空花和合声香色"最有意境:笛声、花香、梅影交织在一起,构成虚幻的感官盛宴。就像我们有时会被某种氛围深深打动,分不清是真实感受还是自我想象。

最后"带影独头起识田"颇有哲理:独自带着梅影(记忆或印象)在心灵田野中萌发感悟。这就像我们经历美好事物后,独自回味时产生的精神升华。

全诗精髓在于:通过寻梅的过程,展现人对美好的永恒追寻,以及在追寻中获得的精神体验。诗人用音乐、光影等元素,把一次普通的赏梅升华为心灵之旅,让读者感受到:生命中最珍贵的,往往不是找到的结果,而是追寻过程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