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黄昏的湖边场景,充满含蓄的情感与淡淡的惆怅。
前两句写景:院子里的梅花已经开到一尺高,园中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这里用"发向尺"形容梅花开得繁盛,"成曲"则把鸟鸣比作自然的乐章,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意。
中间四句转入人物活动:夕阳下诗人在南湖游玩,看到美丽的女子在抛掷果子(可能是游戏或示好)。"颜如玉"用典形容女子容貌姣好。两人目光交汇时心意相通,却因羞涩不能开口,只能通过眼神传递情愫。"转盼知所属"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暗恋时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写得十分传神。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因这份未说出口的情愫而徘徊不去,但惆怅的根源并非真的需要采摘野菜("采箓"),而是暗指难以割舍这份朦胧的感情。结尾的"宁关须采箓"用反问语气,暗示真正让他留恋的是人而非景物。
全诗妙在将春日美景与暗恋情愫自然融合,没有直白说"我喜欢你",而是通过赏梅、听鸟、游湖、掷果、对视这些具体场景,把年轻人欲言又止的悸动表现得含蓄动人。最后那份"明明该回家却舍不得走"的惆怅,相信有过暗恋经历的人都会会心一笑。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