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看桃

元夕一年居一方,接天歌吹来咸阳。终南山月盛光采,一夕楼上铺新黄。

崇仁坊前百戏陈,杂乐共作秦声尊。颇欣土俗乐丰岁,巷少服马居无人。

严寒初除信风劲,风里试镫镫不定。端礼门连长乐楼,万声压市嚣难听。

连宵宾从席屡移,选舞彻夜殊忘疲。屏风高障碧天色,蜡泪满堆红地衣。

园南独客愁争逐,看花欲来深径宿。避寒三度著春衫,照梦千枝列华烛。

墙头月色清可怜,桃花一枝影入筵。江南无此早春景,自爱枕上看花眠。

须臾舞寂将残夜,月向城西鹊巢下。一阵帘前料峭风,远鸡声里寒桃谢。

乡闾此时谁复留,癯崔瘦蒋成俊游。横塘半里足箫鼓,镫火直接三元楼。

十年两度清游寡,更有汪伦手堪把。江馆云迷宛转箫,帝城月照流离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长安城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热闹的节日图景 开篇像电影镜头般展现长安元宵盛况:终南山的月光为高楼镀上金色,崇仁坊前百戏杂耍轮番上演,整座城市沉浸在歌舞声中。诗人用"万声压市"形容满街喧嚣,用"蜡泪满堆"表现彻夜狂欢后蜡烛流淌的凝固蜡油,这些细节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

2. 细腻的观察视角 在众人狂欢时,诗人却注意到墙角一枝桃花的影子投映在宴席上。这个特写镜头非常巧妙——当全城都在人造灯火中狂欢时,自然界的早春信号已悄然出现。后文"一阵帘前料峭风"带来的桃花凋落,暗示着再热烈的欢庆也挡不住时光流逝。

3. 深藏的时光感叹 诗人提到"十年两度清游寡",在繁华中透露出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就像现代人拍下热闹派对照片时,突然发现镜头角落的日历显示时间已过午夜,那种欢愉与怅然交织的复杂感受。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记录了盛唐元宵节这个"古代嘉年华"的真实场景,又通过桃花、寒风等意象悄悄提醒读者:所有繁华终将归于平静。这种"热闹中的孤独感",让诗歌超越了单纯的节日描写,具有了触动古今人心的力量。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