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两位老友重逢时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自嘲。
开头两句"身计平生尽付天,归来环堵更萧然"是说:我这辈子都听天由命,如今回到家里,发现住处更加简陋冷清了。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无奈,觉得命运不在自己掌控中。
中间四句在和友人对比:"君于客里怀新绂,我愧斋中祇旧毡"是说:你在外地当官穿着新官服,而我在家只能守着旧毛毯,感到惭愧。"一见便论千古事,定教迟了十馀年"写两人一见面就畅谈古今大事,但这样的畅谈本该在十多年前就有的,暗示两人分别太久。
最后两句用比喻自嘲:"驽骀强欲追高躅,病骨摧颓怕受鞭"把自己比作劣马想追千里马,但病弱的身体又怕挨鞭子。既表达想追随友人的愿望,又坦承自己力不从心的现实。
全诗用平实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自嘲,生动展现了人到暮年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往事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接受,还有对老友情谊的珍视。最打动人的是诗人那种既不甘心又不得不认命的真实心态,让普通人也能感同身受。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