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

取质蜂甜后,融春火力深。
直中元有骨,明处本无心。
花吐烧空日,尨盘照夜金。
剪残更漏永,楼月度高林。

现代解析

这首《蜡烛》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把蜡烛的形象和品格写得非常传神。

前两句写蜡烛的来历和燃烧过程:蜜蜂采蜜制成蜂蜡("取质蜂甜"),蜡烛在春天般的温暖火焰中融化("融春火力深")。这里用"春"形容火焰,既写出烛火的温和,又暗含生命奉献的意味。

中间四句是蜡烛的"灵魂特写":笔直的烛芯里有硬挺的棉线("直中元有骨"),燃烧时的光亮纯粹自然("明处本无心")。蜡烛像一朵燃烧的花照亮白昼("花吐烧空日"),又像金犬("尨"指长毛犬)盘踞着照亮黑夜。这些比喻既新奇又贴切,把蜡烛的光明属性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转入深夜场景:蜡烛被剪去烧焦的烛芯("剪残"),在漫漫长夜中持续燃烧,直到月光爬上高楼旁的树林。这里用"更漏永"暗示时间流逝,蜡烛与月亮完成光明接力,传递出温暖长情的余韵。

全诗妙在把普通蜡烛写出君子品格——它用蜂蜜般的甜蜜本质化作光明,正直中有风骨,明亮时不张扬,昼夜不息地奉献,直到月光接替。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读者通过蜡烛看到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