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九月十六夜偕李监仓宿龙卧山中听雨看月

相唤此山来,狂风吹我衣。
把酒桂花下,山云片段飞。
掩门雨初滴,开门月还上。
倚树看月明,半山闻雨响。
人间有佳景,诗句颇发越。
何曾似今夕,听雨还看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山中听雨看月的独特体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诗意洒脱。

开篇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诗人与朋友互相招呼着来到山中,狂风把衣袍吹得猎猎作响。他们在桂花树下饮酒,抬头看见山间的云雾像碎布片一样快速飘过。这里用"片段飞"形容云雾,既形象又带着几分随性。

中间四句通过"开门""关门"的对比,巧妙展现了天气变化:刚关上门就听到雨滴声,再开门时月亮已经爬上天空。诗人倚着树看明亮的月光,同时听到半山腰传来的雨声。这种"山顶月、山腰雨"的奇异景象,被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到了。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人间常有美景,诗句也常写得飞扬洒脱。但哪能比得上今晚这样,一边听着雨声一边赏月的奇妙体验呢?这里的"听雨还看月"把两种本不兼容的体验融为一体,就像诗人同时拥有了两个美好的世界。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诗人用开门关门的日常动作、风吹衣袍的身体感受、看云听雨的直接体验,把一次普通的山中夜游写得趣味横生。最妙的是他捕捉到了那种"同时经历两种天气"的奇幻感,让读者也能想象自己站在月光下,却听着不远处雨声淅沥的奇妙夜晚。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