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深山的无名隐士,通过访客的视角展现了他清雅脱俗的生活。
开篇用"避喧谁氏子"点出主角是个远离尘嚣的隐者,连名字都不为人知。这位访客冒雨前来求教,"敲云"二字用得极妙——仿佛轻叩云雾就能惊动这位仙人般的隐者,暗示隐士住处的高远缥缈。
中间四句写访客的困惑:在朦胧山雾中迷失方向,只能循着敲门声寻找这位隐士的生平踪迹。"师严钓"指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尹耕"指伊尹耕田的传说,说明隐士不是假装清高,而是真心向往田园生活。
结尾最有意境:深山里没有户籍登记,空谷中只有人声回荡。隐士穿着粗布衣裳慢慢迎客,两人谈诗论文直到月亮升起。这里"虚谷答人声"特别生动,仿佛整座山都在回应访客,衬托出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全诗通过一次山间拜访,用雨、云、雾、月等自然意象,塑造出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人畅谈至月明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纯粹的精神交流之美。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