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静十八松

庐山社友皆逃晋,秦府功臣不仕隋。
今日明堂求巨栋,好教天下匠师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松树喻人,表达了对坚守气节者的赞美和对时代需求的思考。

前两句用历史典故打比方:就像东晋时期庐山高僧们不愿为官、隋朝开国功臣们拒绝在新朝任职一样,这些松树(或比喻隐士)也保持着独立品格,不随波逐流。"逃晋""不仕隋"的典故生动展现了不妥协的骨气。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现在国家(明堂指朝廷)正需要栋梁之材,这些品格高洁的"松树"应该站出来效力,让天下人都看到真正的人才标准。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深层思考:个人操守固然重要,但在国家需要时,有德之士更应主动担当。

全诗妙在把松树拟人化,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既歌颂了清高自守的品格,又呼吁人才为国所用。就像现在说的"是金子总要发光",但发光不仅为了自己,更要照亮他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