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皇帝挽词二首(戊申) 其二

太极乾元父,清都大帝宫。
宴酣忘御骏,仙去任遗弓。
音遏思尧颡,旻号泣舜瞳。
孤臣台阁旧,泪血洒春风(以上《周益文忠公集》卷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对于一位逝去的皇帝(高宗皇帝)的哀悼之情。高宗皇帝就像是太极中的乾元之父,他的统治像清都大帝一样高高在上,代表了皇权和神秘的力量。

诗中提到,高宗皇帝宴请宾客时,享受着美食美酒,甚至忘记了乘坐战马。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显了高宗皇帝的安逸和超然。然而,当高宗皇帝离开人世,他不再动用手中的权杖(遗弓),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存在结束了。

后两句“音遏思尧颡,旻号泣舜瞳”,意思是说,高宗皇帝去世的消息,让人们仿佛堵塞了思考(遏思),只能怀念尧帝(古代圣明君主),而人们哭泣的声音,仿佛舜帝(也是一位圣王)的眼睛在哭泣。这里运用了借喻,表达了人们对高宗皇帝的怀念和哀悼之情,也暗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孤臣台阁旧,泪血洒春风”,意思是曾经和高宗皇帝共事的老臣们,如今只留下孤独的身影,他们的泪水如同在春风中洒下,表达了这些臣子因为失去了高宗皇帝这位明君而痛心疾首的情绪。这里的“泪血”形象地表达了他们深深的哀伤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帝生前的悠然与去世后的哀伤,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感人。

周必大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