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志行户曹

十年场屋费才华,谩有诗名子可嗟。
未入儒林升俊造,且行春雨到天⑴家。
远乘泽国三秋月,高跨天河八月槎。
道阻且长瞻不及,空吟霜露满蒹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奋斗十年却未能功成名就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无奈与怅惘。

前两句说主人公花了十年时间在科举考场拼搏("场屋"指考场),虽然诗写得不错有点名气,但终究没能考上("谩有"就是空有的意思)。这里用"可嗟"(值得叹息)道出了深深的遗憾。

中间四句用两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一边是没能进入官场实现抱负("儒林""俊造"都指优秀人才),一边却要冒雨赶路去权贵家谋生("天家"指显贵之家);一边想象着乘着秋月泛舟水乡的潇洒,一边现实中只能仰望银河幻想乘木筏登天的遥远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人心酸。

最后两句化用《诗经》"蒹葭苍苍"的典故,说前路艰难望不到头,只能像古人一样对着白露为霜的芦苇荡空自吟叹。特别是"瞻不及"三个字,把那种眼看理想越来越远的无力感写得特别真切。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抱怨命运,而是通过"秋月与暴雨""天河与破船"这些意象的强烈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寒门学子纵有才华却难遇伯乐的现实困境。最后那个对着芦苇荡发呆的画面,胜过千言万语的控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