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对同榜同年好友张节之提学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下面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
1. "戊午年中总妙龄,京闱秋榜忝同登。"
这句诗意味着诗人与张节之同在戊午年(1658年)考中举人,那时他们都正值青春年华,一同在秋天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2. "状头却被残形误,策手频教大老称。"
这里说的是张节之虽然考得很好,但因为身体残疾,未能得到状元(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尽管如此,他的文章还是被老人们赞赏。
3. "提学情怀浓似酒,传家衣钵薄如冰。"
这里的“提学”指的是张节之被任命为提学官,负责教育。诗人用“情怀浓似酒”来形容张节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就像美酒一样醇厚;而“传家衣钵薄如冰”则表示张节之的教育理念非常纯洁,像冰一样清澈。
4. "移风易俗空赍恨,不是无能是未能。"
诗人对张节之的遗憾和不满表现在这里。他认为张节之本有能力改变风气、教化百姓,但遗憾的是他未能做到。这里的“不是无能是未能”表达了诗人对张节之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暗示了他的遗憾。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张节之生平和事业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同年好友的怀念、同情和敬佩之情。诗人通过对张节之才华的赞美,展现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理想追求。这首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让人回味无穷。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