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旱
去年曾赋苦雨歌,感时托兴忧思多。今年正复苦无雨,耿耿此念忧何如。
此时春深农务促,村北村南鸣布谷。钱镈都勤耕耨功,有待甘霖齐发育。
三月不雨四月来,草木犹自含枯荄。山头不见片云出,郊原远近飞黄埃。
村中迎神竞箫鼓,南海谁教牛衅土。童子空歌蜥蜴神,中路不见商羊舞。
青天白日驾晴虹,云师雨伯俱无功。谁能上天诉屏翳,不然入水鞭蛟龙。
尽道今年魃为祟,无望秋成登乐岁。皇天德泽久不下,知是苍茫有奸戾。
吾闻洪范推庶徵,休咎类应久杳冥。唐虞殷周称至治,天道人事相因仍。
吾皇圣神御宸极,亮采群工尽明翼。一德格天天所享,七政何宜有愆忒。
苦多苦少恒不均,谁使造物还平分。庙堂调燮岂敢议,无乃昭示多非真。
只今潢池肆攘窃,杀气纵横日流血。十万王师转战勤,馈饷经年尤未歇。
驱逐风尘及犬鸡,远近失业多流离。征输未实太仓粟,要待一饱苏疮痍。
天祸吾民未容解,灾毒频仍若相待。哀哉吾民亦何辜,便欲乘风叩真宰。
九天高高去无缘,要以人事回苍天。遇灾修德乃明哲,请诵周宣云汉篇。
天人交通亦甚迩,悔祸应看沛甘雨。一犁既足槁朽苏,万里还看甲兵洗。
触事忧时百感侵,无能碌碌只长吟。杞人我亦真堪笑,何处悠悠语此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忧旱》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农民面对旱灾时的焦虑与无奈,同时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旱灾的残酷现实
诗人用对比开篇:去年苦于雨水太多,今年却滴雨不下。田地干裂、草木枯黄,农民敲锣打鼓求雨也无济于事。这些画面像纪录片一样真实——春耕时节没有雨,连求神拜佛的童谣和祭祀舞蹈都显得苍白无力。诗人甚至赌气说"不如上天找雨神理论,或者下水抽打蛟龙",这种夸张的想象反而凸显了人的绝望。
2. 对天灾人祸的质问
诗中藏着尖锐的质疑:为什么风调雨顺的古代盛世难以重现?为什么当今圣明治世却灾祸不断?诗人暗示这不只是天灾,更是人祸——比如战争导致民生凋敝("十万王师转战勤")、官吏盘剥百姓("征输未实太仓粟")。最痛心的是"哀哉吾民亦何辜"这句,直接替无辜百姓喊冤。
3. 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诗人像现代"键盘侠"一样自嘲:明明知道忧国忧民改变不了现实("杞人我亦真堪笑"),但还是忍不住写诗发声。他提出解决方案看似传统——学习周宣王遇灾修德,实则暗含讽刺:当权者真会反省吗?最后"一犁雨救活枯苗,洗净天下战火"的愿景,更像是一种苦涩的幻想。
这首诗的现代启示
它让我们看到古代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以及底层人民在战乱和苛政下的挣扎。诗人用旱灾作镜子,照出了社会的不公。今天读来依然震撼——当灾难来临,最该追问的或许不是"天为什么不下雨",而是"人为什么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