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唐公以宁国郡丞入觐示诗留别依韵奉酬二首 其一

青门祖道少人知,归去翻酬别后词。
湖海未消新意气,东南应起旧疮痍。
督邮束带心难下,闾左无衣泪欲垂。
此日澄清关大吏,一官那肯合时宜。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官员时的感慨。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联"青门祖道少人知,归去翻酬别后词"说的是:在长安城门送行的人不多,但离别后反而用诗词来回应这份情谊。这里用"青门"代指都城,暗示送别的低调。

第二联"湖海未消新意气,东南应起旧疮痍"最见深意:前句说这位唐公(唐以宁)依然保持着豪迈的报国志向,后句则点明他要去治理的东南地区民生凋敝。用"疮痍"比喻战乱后的破败,形象生动。

第三联用两个典故:"督邮束带"说的是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里暗指唐公保持气节;"闾左无衣"化用古诗,描写百姓衣不蔽体的困苦。这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官场与民生的矛盾。

最后一联"此日澄清关大吏,一官那肯合时宜"是点睛之笔:现在正是需要能臣整顿吏治的时候,但像唐公这样正直的官员,他的作为恐怕难以被世俗接受。"澄清"用得很妙,既指治理乱局,也暗含"清官难做"的无奈。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既赞扬了友人的品格,又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诗人没有空泛地歌功颂德,而是通过"百姓疾苦"与"官员难为"的对比,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特别是最后"不合时宜"四字,看似批评,实为最高的赞誉——正因为不肯同流合污,才显得难能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