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感兴
郊原春向深,幽居寡来往。
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
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
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
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
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
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
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
和风日披拂,淑气遍万象。
草本意欣荣,禽鸟声下上。
静中观物化,胸次得浩养。
缅怀浴沂人,从容侍函丈。
舍瑟自言志,宣圣独深赏。
一私尽消融,万理悉照朗。
其人不可见,其意尚可想。
我生千载后,恨不操几杖。
春服虽已成,童冠乏俦党。
安得同心人,咏归嗣遗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感悟和向往。
开篇写郊外春意渐浓,诗人独自隐居,很少与人来往。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温暖的春意充满天地间。草木欣欣向荣,鸟儿欢快鸣叫。在这样的宁静中观察自然变化,让心胸得到滋养。
接着诗人联想到古代孔子与弟子们春日郊游的场景。孔子欣赏弟子们沐浴春风、畅谈理想的从容态度。这种境界让人放下私心杂念,领悟万物真理。虽然这些古人已不可见,但他们的精神仍令人向往。
最后诗人表达遗憾:自己生在千年之后,无法与这些圣贤同游。虽然也穿着春装,却缺少志同道合的伙伴。他渴望能找到知心人,一起追寻古人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全诗通过春日景象与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和高尚情操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淡淡惆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